在这种连天气预报都被次次糊弄的日子里,寒热交替繁复,加之工作节奏的增快,电脑族、熬夜族的频现,让我们科接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逐渐增多。为此,小编特意邀请我们科针灸组的梅麟凤副主任医师来为大家科普周围性面瘫的那些事儿。 ◆◆◆ 何谓“周围性面瘫”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面瘫在临床上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此处我们单纯向大家介绍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会在以后向大家另作详细讲解。 ◆◆◆ 中医如何看“周围性面瘫” 中医称之为歪嘴风。中医认为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瘀阻于面部,而致口眼歪斜。 ◆◆◆ “周围性面瘫”从何而来 ◆免疫力低下 工作压力沉重,日觉疲劳,生活的不规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作祟,导致免疫力低下,身体的抗病能力随之减弱,各种病毒便有了侵袭面神经的机会。少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病毒感染迹象,如患有感冒、疱疹等。 ◆风寒 发病前患侧头面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的刺激,可导致面部血管发生痉挛,面神经缺血水肿。 ◆◆◆ “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 ◆多为一侧起病,双侧发病者很少 ◆起病急骤,可于数小时内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 ◆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患侧眼裂增大,眼睑闭合不全,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患侧口角漏水,食物滞留颊齿之间,做鼓腮、吹口哨动作时,患侧漏气,面部表情怪异僵硬 ◆可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患侧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骨膜疱疹 ◆◆◆ “周围性面瘫”不容小觑 面瘫患者需及时治疗,若前期治疗不当,久治不愈,则会发生后遗症,如面肌痉挛、流泪症等。◆◆◆ “周围性面瘫”的保守治疗 “周围性面瘫”作为我们科的优势病种,其保守治疗的方法丰富且成熟。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 ◆针刺疗法 ◆穴位敷帖 ◆物理治疗 ◆中药口服 ◆自我按摩 点按阳白穴、太阳穴、地仓穴与颊车穴,3-5分钟/穴位,每日2-3次。 阳白穴:瞳孔直上,眉上1寸(相当于拇指一横指) 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地仓穴: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功能训练 加强抬眉、闭眼、鼓腮与微笑等动作的锻炼。 ◆◆◆ “周围性面瘫”的预防 周围性面瘫不仅需要预防,而且已患过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更需要十分谨慎,因为周围性面瘫是有可能反复的,而反复的发作只会降低神经的敏感性,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注意保暖,尤其是颜面部的保暖 ◆注意补充钙质及B族维生素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及长时间使用电脑 ◆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注意劳逸结合 ◆如果面部出现麻木等不适,应尽早规范治疗 文/梅麟凤 编辑:杭方杰 图片:杭方杰 分享健康,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美德。 展现康复医学的别样魅力引领康复医学新风尚发布最及时的团队资讯做最贴近患者的康复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