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家家户户的空调无不开足马力。可吹空调的时间长了,有些人会产生鼻塞、头晕、打喷嚏或者乏力的不适症状,更有甚者,还会出现高烧、呕吐、肺部感染等严重情况,这些都是我们常说的“空调病”。 那么,导致“空调病”的“罪魁祸首”到底有哪些?在与“空调病”相关的研究上,科学家们又有什么新的进展?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避免“空调病”的发生?我们采访了几位专家,求解“空调病”疑团。 事实上,空调不仅是制冷设备,也是强大的空气抽湿器。当它开始工作时,制冷剂氟利昂在一系列复杂的机制下由气体变成气液混合物,然后进入空调的蒸发器,通过加速室内热空气的蒸发,发挥其制冷威力。 在氟利昂的作用下,室内热空气从空调蒸发器经过时,会变成液态小水滴,并最终通过空调的管道系统流出室外(所以我们能看到室外空调机有滴水现象),室内温度随即下降。 不过,这样一来,空调给人送清凉的同时,也可能埋下诸多健康隐患。其强劲制冷效果和强大的抽湿能力,往往会带来空气干燥的情况,从而导致人体水分流失,造成皮肤干燥、鼻塞、眼睛干涩、嗓子和嘴唇发干、头晕、咳嗽、流鼻血等不适症状。 有些人贪凉,还喜欢将空调的温度尽量调低。其实,这对于抵抗力而言,又是一项很大挑战。当气温降低又没有足够的衣物保暖时,人体会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能量为身体保暖,其中也包括免疫系统所需要的能量。但免疫系统减少能耗的结果就是,包括感冒病毒在内的细菌和病毒更容易侵入机体,从而增加感染风险。空调长时间直吹,还可能导致负责给面神经供血的小动脉发生痉挛,进而出现面神经缺血和麻痹现象,即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见到的“一觉醒来,眼歪口斜”情况。 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