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髎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权髎。别名兑骨、权髎、兑端。属手太阳小肠经。为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颧即颧部,髎即骨隙,此穴在颧部骨隙中,故名颧髎。 兑骨穴:《针灸甲乙经》,权髎穴:《备急千金要方》,兑端穴:《针灸逢源》。 颧髎。颧,颧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 兑骨、兑端穴。兑,八卦中属金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理同颧髎名解。 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端,终点也。兑端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性凉,运行到了小肠经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且位处小肠经气血上行的最高点,故名兑端穴。 椎髎、权髎穴。椎,捶击之器。权,秤锤也。髎,孔隙也。椎、权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云气化雨归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锤一般,故名椎髎、权髎。 手少阳太阳穴之会。本穴的水湿云气,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余部分则进一步吸湿并以云的形式横向下行听宫穴,外输水湿云气的横行特征同合于手少阳经气血特性,故为手少阳太阳穴之会。 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功能:通经活络,散风止痛,祛风镇痉,清热消肿。 主治:眼睑(目闰)动、面部肿痛、口眼歪斜、颊肿、齿痛、三叉神经痛、鼻炎、眼睛疲劳、黑眼圈等。 配太阳、下关、颊车、合谷治三叉神经痛; 配二间,治齿痛; 配大迎,治目动; 配翳风、合谷,有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三叉神经痛,齿痛; 配肝俞,太冲,有舒肝解痉止痛的作用,主治面肌痉挛,眼睑瞤动; 配太阳、攒竹、下关、地仓、颊车,治口眼斜; 配颊车、合谷,治面肿;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现代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点击标题继续阅读: 常见一种粗粮,比烟酒更伤甲状腺,医生劝告:尽早扔,吃多可致癌睡觉时身体若有3种不适,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别不当回事老年人喝酸奶好,还是喝纯牛奶好?可能很多人都买错了入秋后,养生“三巨头”要多吃!滋阴润燥,增强体质,秋冬疾病绕着走!独家合集万人正在看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